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应对“内卷”漩涡

2024-10-09 16:07

“今天搬砖不狠,明天地位不稳”。

在当今社会,竞争已成为常态。无论是在职场、学业还是生活中,大家都在不断地“卷”着,努力地追求更高的成就和更好的结果。然而,内卷这个词汇的出现,却让人们对这种竞争有了新的思考。

【内卷】是指过度的竞争导致了无意义的内耗,甚至是恶性竞争的现象。

图片

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内卷背后的心理机制较为复杂,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:

社会比较心理:人们倾向于与周围的人进行比较,确定自己的社会地位、能力、观点等,以此获得自我认同和价值感。当社会中普遍存在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、“他人的成功”等比较标杆时,个体为了不落后于他人,会不断加大自己的投入(如时间、精力、资源),从而加剧了竞争。

从众心理: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面对群体压力时,倾向于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,以符合群体的期望。当大多数人都在为某种目标过度努力时,个体可能会感到必须跟随这种趋势,这加剧了“卷”的程度。

成就动机:成就动机是指个体追求成功和卓越的内在驱动力。在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中,人们可能出于对成就的追求而不断努力,哪怕这种努力带来的边际效益递减。

期望效应:家长、老师、社会对个体的高期望也会推动内卷现象。例如,认为只有顶尖的学校、公司才是成功的标志,这导致个体为了满足这些期望而不惜一切代价。

恐惧驱动:对失败的恐惧、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是推动内卷的心理因素。人们担心如果不参与竞争,就会失去现有的资源,因此即使知道内卷的负面影响,也难以停止。

资源稀缺感知:当人们感觉到资源(如好的工作、优质的教育资源)是有限的,就会产生竞争心理,认为必须通过过度努力来确保自己能够获得这些资源。

自我效能感: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可能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竞争,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获得成功。这可能导致他们过度投入,从而加剧内卷。


内卷损害身心健康

图片
图片


内卷的人会不断加大自我投入和竞争压力,导致身心健康受到极大损害。长期加班加点,牺牲休息和娱乐时间,使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,无法得到有效的休息和恢复,从而引发各种疾病。

图片

过度“内卷”甚至会使人陷入自我否定致抑郁群体增多,自杀率提高。



如何正确应对内卷

图片
图片


内卷有这么多的影响,我们该如何面对和处理它?首先,我们要认识到内卷的存在,并理解它对个人发展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。明确自己的价值观、兴趣和长远目标,不盲目跟风。设定清晰、具体的目标,而不是模糊的、随大流的目标。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,而不是与他人比较。

其次,我们应该持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,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增强竞争力,而不是通过无谓的加班和过度竞争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学会满足于自己的成就,而不是总与他人比较。培养抗压能力,面对竞争保持冷静。

总之,通过自我认知、明确目标、能力提升、心态调整、创新思维等方式,我们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,实现个人价值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要坚定信念,勇敢面对挑战,不断成长,最终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。